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安徽六安:绿海农场在虾稻的“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9-04-25浏览次数:

安徽六安:绿海农场在虾稻的“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

 

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以来,以绿色循环、优质高效为代表的稻虾种养发展正进入发展的快速车道,六安市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33.6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霍邱以20.2万亩面积为各县之首,六安市裕安区也采取多项措施强力推进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安徽六安:绿海农场在虾稻的“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

 

位于罗集乡的绿海家庭农场是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代表,流转土地五千余亩,成为当地大型家庭农场的典范,今年开始布局虾稻产业,作为虾稻产业的后起之秀,绿海家庭农场一开始就以立足高标准、高起点,力争后来者居上,在传统稻虾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率先在六安地区发展富硒虾稻。

为推动虾稻产业转型升级,4月16 日,安徽省政府外协会产业发展部陆学冬主任和裕安区罗集乡分管农业的王乡长以及农经站刘站长、吴站长等一同对绿海家庭农场进行了考察调研。王乡长表示,罗集乡正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打造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同时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三品一标”认证,争创稻渔品牌,罗集乡将以绿海交通农场作为样板和标杆,培育壮大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以富硒为抓手,全力推进特色高效稻渔产业在罗集乡的发展和推进。

安徽六安:绿海农场在虾稻的“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

 

罗集乡位于裕安区西北四十公里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98358亩,绿海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就在保护区内,绿海家庭农场负责人程传华,从事农业种植多年,深感传统农业发展越来越难,特别是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效益远不如往年,作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他把困惑想法变成前进的动力,计划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迈进,因此他不断到外地学习考察,走访了湖北、湖南、江苏等水稻主产区,发现目前中国稻米市场普遍稻强米弱,但是大米市场也绝非一片蓝海,主要问题是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鱼龙混杂、传统种植户生产稻米其品牌影响力都非常薄弱,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以小博大?如何在发展中异军突起?这些问题随着程总的不断走访,心中渐渐有了答案,就是发展富硒虾稻米。

安徽六安:绿海农场在虾稻的“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

 

富硒虾稻米,就在在稻虾种养的基础上,通过科研技术为水稻“增硒”,使虾稻米中富含硒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大米的品质,最主要的是富硒稻虾米的保健功能,可以抗氧化、防癌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且投入少、风险低、效益好,富硒虾稻米可以打造成虾稻米的“升级版”,品牌差异化,更利于品牌的打造和影响力的提升,是将传统的主粮升级为功能食品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绿海家庭农场选择了一条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今年3月,程传华和安徽省政府外协会产业发展部进行合作,全面布局富硒虾稻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

安徽六安:绿海农场在虾稻的“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

 

到访的省政府外协产业发展部主任陆学冬介绍了我省富硒虾稻产业发展情况,富硒产业最早在安徽的发展,就是省政府参事室向省委省政府提交报告引入安徽省的,省农委、科技厅成联合发文,对富硒功能农业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为省政府参事室主管的单位,省政府外协会一直把富硒产业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此次绿海家庭农场作为富硒虾稻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六安市首个富硒虾稻产业示范基地,省政外协产业部将全力支持绿海家庭农场富硒产业的发展和崛起,利用富硒为亮点和特色,实现虾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弯道超车。

王乡长和陆主任一行,对绿海家庭农场富硒虾稻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对富硒为代表的功能农业在罗集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们期待着绿海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红海”中开辟出新的“蓝海”,带领六安稻虾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