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书画苑
书画名人录
书画新闻
书画名人录

王 辉书画作品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8-03-14浏览次数:

      

     王辉1961年7月出生,少年家学,随母亲学习花鸟、八十年代中期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1992年被纳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后拜新安画派山水大师郭公达先生为师,研习山水画,现为中国艺术家学会理事,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安徽当代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安徽分院副院长。


尺幅丘壑 写意人生 一 记画家王辉

   越来越多的画家在选择门类时,开始对山水画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山水画在石涛、黄宾虹等人那里已经到了顶峰,后人难以望其项背,更难突破和树立新风格,而王辉没有选择离开。山水是中国文人寄托心灵之地,也寄托着乡愁和情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一个恒久不衰的命题,与人生哲学和居住哲学早已息息相关,这个命题仍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引领者王辉去选择,去挑战,山峰再高,仍然是要攀登的;河流再深,仍然是要涉足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份得天独厚的享受吸引着他,他潜心去画,投入全身心的情感,施展才情、性灵与能力,深耕于山水笔墨中,我们能看到的画面,是画家历经几十年磨砺的结果。


    王辉虽是南方人,却有一股北方人的爽快和豪情,画却不似一般南方人喜欢的细腻精巧,倒颇有几分北方画家的大气磅礴、轻松、有力,胸中有丘壑,故而大刀阔斧、泼洒淋漓。


    其画山水场面空灵开阔、大气,尤为突出的是山石如铁,松树如攀龙,使画面显得有力度和厚重。前方的留白和远山云烟交相辉映,意境悠远,整个画面在墨与色渲染下层峦巅峰,雾气苍茫,山重水复,晴晦无定,但胸中有丘壑,造化在把握中,故结构安排得当,不失法度。笔皴之间所展现的浑厚之象也与内心不羁的性格息息相通。艺术家真意的流淌,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而爆发出的精神火花,如怀素所言"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这样的笔墨自由而忘我,"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是的,王辉并不是一个在艺术上安分守己的人,他心里,有向外喷涌的激情,他内心里激昂活跃的灵性与激荡雄浑的大自然碰撞,近处墨彩浑厚,远山则轻装淡抹,他喜好大尺幅、大泼墨,因为这样才足以挥洒他心中的不羁之情和呼之欲出的张力。他热爱自然,同时又具有文人情怀,黄宾虹有言:"登山临水是画家第一步,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的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山水我所以,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微。"王辉即是如此,与山河交流,与草木沟通,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描述心灵意象,描述山石瀑布的苍劲与韧性,也透出他骨子里不屈的精神。我们在他的画中常常发现他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观察、描绘和表达的角度,通过运笔的力度,大胆尝试与取舍,变成凹凸可触的肌理,自然而然,画家体验了生命的蓬勃生长,也体验到了生命的苍凉,精神的愉悦、感伤都带着一股激昂的悲壮,有许多的豪情似乎山雨欲来,又点到为止,使人去揣摩,去遐想,去倾听了生命、自然交融、山川、河流、树木交融的声音,去探寻那未知世界的苍茫。天地、人性、万物皆是有灵。


     一个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亦是心灵的风景区,董其昌言:"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画家是自然和人之间的中介者,是自然创造物的再现者,他的精神必须包罗自然万象。"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山水与人亦利益,人生息其间,应予美化之。"笔墨能启发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辉善用黑白,中国画家则把墨称之为五色,焦、浓、重、淡、清,墨与水的融合所造成的变化,怎么样把控得敲到好处,是门大学问,除了技巧上得纯熟之外,不仅反映画家感官的认知,更注重表现画家身心的观照,画家与自然的融合,在于大自然的契合点上找到了表现自我的天地,将胸中之意、心中之情用笔墨"写"出来,水墨的变换,表现的是情与景、意与象的变幻无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山水画脱俗难,出新更难,不变的是山水在中国人心中是永远放不下的情结,不管是文化信念的召唤还是内心需要的驱使,山水画这一门类需要获得继承和发扬。这条路,王辉选择深耕,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画在过去曾达到过高峰,今人难攀,然山水画复兴的过程,道阻且长,对于每一个山水画家以及王辉来说,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吴涛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上一篇:何瀚书画作品
下一篇:王 惠书画作品

友情链接: